返回

新概念诡道升仙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4章 【圣器霜之哀伤】(求订阅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74章圣器.霜之哀伤(求订阅)

    “小伙子,你来了,快过来坐。”

    雨院小教堂内,恭候已久的老庙祝对袁烛招招手,示意他靠近些。接着又拍拍放在桌面的册子,介绍道:

    “来,看一看。这是我们圣堂提供的圣印,快看有没有心仪的类型?若无圣印,空有圣痕难修行。你可以把它当成小说故事里的功法。不过圣印比功法更强,不用去学,天然领悟,不断铸造就能变强,且不会被淘汰,即便晋升依旧能够发挥作用。”

    袁烛上前,接过那一指厚的册子,翻看起来。

    与他想的差不多,其中收录一脸多种功能与用途各异的圣印,除去开头介绍外,后面的每页,都是针对对不同圣印的介绍。

    具体种类很多,诸如剑、铃、杖等器物类圣印,还有在此基础上迭代的火剑、圣盾、雷杖等属性变化。

    其中风格偏东海岸的圣言、双手剑、铠甲、净化……占了2/3,属于传统圣印。还有1/3则东方化、道教化,与已经没落的黄天道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属于新派圣印,价格也更贵一些。

    圣印以‘刻’划分等级,这些印最低为4刻。根据功效,定价不等,最便宜也要4万起步。5刻圣印,起步价10万。而最高的一枚6刻圣印,是一个绘制繁复的符箓图案,叫做泰黄箓,并没有标价。

    庙祝见袁烛将书册停在这一页,便介绍起来:“通常情况下,一位修士在铸造三枚圣印后,会面临一个选择。是踏上八圣王开辟的大道,还是披荆斩棘亲自去趟一条结局未知的死路?这个泰黄箓,可让你从一开始,就与泰黄道主建立联系。当然,你在二印或三印时铸造它,也不迟。只不过越早铸就,好处也越大,算是泰黄正统嫡传。”

    话里话外,都透着招生的味道。

    袁烛又问:“为什么不标价格?”

    “因为它是无价的。只有入我道统,才有资格受箓。”

    都受箓了,话说你们不是道家?!这是圣光版化胡为佛,卧底圣光内部吗?伺机颠覆道统,夺舍上位?

    “它的效果如何?”袁烛指着泰黄箓.圣印询问。

    “全方位加持圣光强度,改造圣光属性,与泰黄的圣光维度建立初级联系,并提供多种神言,同时增强神言效果。只一枚圣印,就能获得施法能力,且可使用多种法术。不过它最大价值,是为将来其他圣印铺路,带来最基础的增幅。”

    在老庙祝介绍下,单纯一两个圣印的质量优劣,远不如圣印数量提升后,整体构造出的‘圣印组合体系’重要。

    诸如铠、剑、拳、圣焰……等基础印,哪怕只是最低的4刻,但只需三枚,就能组合成圣骑士的基础技能树。若再铸造一个7刻的铁光环,就更牛B了,脚踩光环,自带偏转力场,圣光阿斯塔特登场。

    泰黄箓的价值,除了与那个全面圣光化的黄天世界缔结联系外,就是法系方面的加成。持此圣印,可用嘴吟唱神言,施展法术,并获得额外增幅。若将圣痕开在喉咙处(割喉),那么神言还能得到进一步强化。

    细细翻看完一整本手册,袁烛将所有信息都录入仙经。最大感觉就是低级圣印刻度太低,潜力有限。而高级圣印稀少,最高才6刻,贵的一批。

    于是他疑惑道:“这么多低刻度圣印,除了期待未来形成特殊组合外,前期毫无优势。真有人愿意使用吗?”

    庙祝:“但它便宜啊。而且在铸印时,若能添加高级灰烬,也能小幅提升圣印刻度。最后,高级圣印因结构过于复杂,本身稳定,难以改变。但4刻5刻的圣印不同,铸造时不仅容易突变。在将来第七印时,还有一次叠印机会。许多高级圣印,就是叠印时被创造出的。所以不必担心低刻圣印影响未来根基,相反,刻度越低越容易铸造,能帮你快速度过成长期,获得自保的力量。”

    袁烛愁眉苦脸:“但还是好贵啊!”

    他合上手册,心中有了些想法。第一个圣印,若不能选择最好、最顶级的;那就干脆选一个最基础通用的,将来试试叠印。反正圣光只是兼职,阴影才是根本,糟蹋得起!

    比如这圣剑就不错,用圣光驱动时,能全面提升力量(临时)、微弱改造体质(长期强化)、提高剑术学习与领悟能力,并对圣光亲和的剑类武器附加圣光属性,提升附魔杀伤。

    最后,当彻底铸造好剑印时,能够利用纯粹的圣光,凝聚一柄短暂存在的‘概念武装’。

    圣剑的强度,随着魂晶数量增加而持续提升,不会落后淘汰。又或者保持概念武装的威力不变,随魂晶增加而提升数量。

    类似的圣枪也差不多,等未来等级提高,可同时持有若干柄圣枪,当做远程投掷武器从天而降,也是相当拉风。就是有点费命。

    老者见袁烛若有所思,期待道:“考虑好没有?”

    “太贵啦,就算想买也凑不够钱啊。”袁烛一摊手,敷衍起来。他打算去空间内看看,这里的圣印最高才6刻,还要受箓,早早绑定关系。不合他心意。“

第74章 【圣器霜之哀伤】(求订阅)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